作者:游浚弘
江小姐是位職業婦女。患有十多年頭痛、頭暈、肩頸痠痛的舊疾,因為發作頻率加劇而困擾不已。她說:「壓力大或是很累時會頭痛、眼睛脹脹,頭多數時候只痛一邊,有時候只要睡飽就會改善,有時候卻痛到睡不著。曾經服用醫師的止痛藥,療效卻不顯著,去做按摩也沒太大改善,對治療感到相當沮喪!」聽她的症狀,似乎不太尋常。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她從後頸就非常僵硬,並且後腦勺的肌肉明顯緊繃,並有明顯的壓痛。「啊…你一壓這個點我的頭就在痛,壓久一點我的手就開始麻了,跟我平常的感覺很像」有可能就是「上交叉症候群」找上門了。
【什麼是上交叉症候群】
脊椎緊繃不舒服,平常工作一忙,感覺到身體疲勞,肩頸痠痛、緊繃、膏肓痛,甚至手麻、頭痛就找上門。一般可能會聯想到是壓力大,甚至自律神經失調,但奇怪的是怎麼想辦法改善卻難以有效治療,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頸部肌肉緊繃惹的禍,正式名稱為「上交叉症候群」。駿品物理治療脊骨神經醫學博士游浚弘針對實際案例解析如何改善這些不適問題。

「上交叉症候群」(upper crossed syndrome)是由捷克的醫師Vladimir Janda提出的概念,簡言之就是肩頸肌肉力量的長期不平衡導致頭部前傾、圓肩、 胸椎後曲增加、肩胛骨聳起等姿勢變異。其原因很多,主要是現代人經常處於高壓久坐,維持在同一個姿勢,例如低頭滑手機、長時間久坐電腦前、開車,卻又欠缺運動;也有許多長輩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因長期負重所導致;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健身重訓過度訓練胸部肌肉,忽略背部,運動完又未進行充分伸展,最後造成圓肩。除了美觀以外, 其實長期這樣的姿勢更可能導致身體負擔和不適。
【如何減緩上交叉症候群不適感】
要改善這些問題,一般健保的物理治療使用方式包括熱療、電療、牽引治療並配合居家運動與姿勢矯正以改善關節或肌肉所造成神經壓迫。然而長期緊繃的患者常處於組織修復不良、有舊傷沒好卻再次受傷的狀態,或是在老年族群病患中很常見的是—自體的組織修復已經停滯甚至已到達極限,此時即使給予組織再多的能量也很難再重啟修復,這時透過專業的高階物理治療後可正常上班或輕度運動,經過完整療程後,能大幅減少發炎疼痛的情況,非常適合追求療程舒適且不想要有恢復期的患者。

【高能量電磁場對於上交叉症候群的幫助】
「上交叉症候群」的患者,由於是長時間的不良姿勢,肌肉已產生代償動作,除了需處理患處本身的症狀外,還需進行動作整體的調整訓練,矯正長期錯誤的肌肉使用習慣,才能治標又治本。舉例來說: 肌肉受傷後會產生疤痕、結痂,讓肌肉縮短、彈性變差,容易再因過度使用而造成慢性拉傷,需要透過專業的物理治療緩解肌肉和關節疼痛、調理肌肉張力、提升肌肉延展性並增加柔軟度,進而達到全面肌肉放鬆的效果,一方面使被拉扯到的關節回復至正確位置,另一方面也能改善無力的肌肉狀態、加以強化,進而誘發並教育無力的肌肉在正確的姿勢下運動。在疼痛管理、關節鬆動、肌肉刺激、減低痙攣及強化組織癒合這幾個方面,給予病患快速而有效的幫助。
【上醫治未病】
常常有人問痠痛到什麼樣的程度才需要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呢?多數人選擇忍耐而撐著不就醫。其實身體有問題一定要注意且須視情況治療,痠痛問題就是身體在發出警訊,久了組織便會停止自我修復,變成棘手的早發性退化,而現在大部分的反覆傷害和退化,演變到最後常造成組織修復能力不足的結果,真的不可忽略。很多人都有過痠痛的經驗,其實當意識到自己筋骨開始緊繃,就需要進行深層的放鬆治療,像是高能量磁波這類保養,藉由消除過高的肌肉張力來舒緩關節僵硬、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更能促進患處的新陳代謝。
現今能輔助組織修復的方法非常多,新的物理治療科技除了大幅減低了在治療時的不適感,也縮短了受傷後修復的時間,使病患能儘快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型態。在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接受適合的治療,能夠在急性期有效緩解疼痛,減少組織因修復不佳進展為慢性問題的可能。”久傷不癒”才是導致組織傷害複雜化的最大來源,唯有正視身體的問題,尋求專業解決問題,才能維持健康生活。